智能溫室中常用的硬件基礎設備
溫室中主要控制要素為:環境因子與生物因子。環境因子:空氣或土壤溫濕度、CO2濃度、風速風向、光強、土壤營養成分等;生物因子:葉溫、光合作用、植物含水量、蒸騰作用、氣孔阻抗等;生態環境因素自動控制主要是:升降溫、保溫、去濕、加濕、采陽、補光、遮陽、CO2濃度的變化、通風性、適宜的土壤養分等。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溫室控制,考慮其經濟成本都是必要的。
1.加溫設備
現代設施溫室中常用加溫方式有:暖風加溫、溫水加溫、蒸汽加溫、電熱加溫等。暖風加溫設備通過燃料燃燒使空氣升溫到想要的溫度后再通過管道輸送到溫室中,來達到升溫效果。暖風設備通常用兩種:燃油暖風機,以柴油為燃料;溫水加溫設備主要用鍋爐加熱熱水,一般將水加熱到80℃左右,經過輸送管道在溫室中進行熱水循環,散發的熱量達到升溫效果;蒸汽加溫設備類似于溫水加熱設備,但是主要是循環水蒸氣來散發熱量。
2.通風和降溫設備
設置通風裝置不僅可以調節溫濕度、CO2濃度還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蟲害的發生。通風方式一般為自然通風與強制通風。自然通風是通過開窗與室外空氣形成一種空氣循環。窗戶的位置不同,空氣對流的形式不一樣、通風效果也不同。開窗可通過手動方式或者機械方式,但自然通風相比于其他方式更經濟一些。當自然通風達不到理想效果時則選擇強制通風,用排氣扇強制把溫室內的空氣排到室外。降溫可采用通風方式或噴霧降溫方式。一般的噴霧頭安裝在大棚的頂部,通過霧滴冷卻空氣,降溫的同時也增加了濕度。
3.補光設備
植物生長過程中為了達到更高的生長效率,當室外光照不足或者夜間生長時,常使用補光設備對植物生長進行補光。常用的補光燈主要有白熾燈、熒光燈、高壓水銀熒光燈、高壓鈉燈及金屬鹵化物燈。補光燈的設置可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天氣狀況、不同作物、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分別布置其密度與高度。
4.給水或排水設備
溫室內應設置給水設備。溫室中應設有自動補水裝置用于噴灑于灌溉,包括泵站、地下水管、滴管、噴管等。排水裝置應與溫室外的排水系統應做好連接,防止暴雨天氣對溫室的影響。
- 上一篇:茄果類蔬菜現代溫室工廠化育苗技術 2021/10/15
- 下一篇:溫室環境控制技術的發展歷程 2021/10/13